書名:優雅的法律家
作者:黎曉平/著
出版:啟蒙出版社有限公司
時間:2021年9月
作者簡介
黎曉平,湖南邵陽人,巴黎第二大學法學博士、博士後。先後執教于中南政法學院、蒙特利爾大學法學院、澳門大學法學院。現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
主要研究法哲學、羅馬法、法律思想史、澳門法,出版專著有《人權之哲學思考》(法文版,2004),合著或主編有《法律價值論》《澳門法制史研究》《澳門法律文化研究》《望洋法雨:全球化與澳門民商法的變遷》《澳門律師制度的本地化與全球化》《澳門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研究》等,論文散見於Droit et Culture、Revenu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Compare 及《中國法學》《清華法治論衡》《“一國兩制”研究》等海內外學術刊物。
內容簡介
本書收錄的法學論文及學術講稿,主要包括以下內容:
第一編“優雅的法律家”,從比較法角度介紹法國的法律家及法哲學思想家,分析法國法律教育之人文特質。
第二編“法與歷史”,分析西方歷史上的司法活動與法制發展,辨識中國法的歷史精神,考溯中國現代人權觀念的起源。
第三編“法哲學之窮理”,探究法哲學之基本意涵、法律的基本價值、現代西方法哲學之哲學基礎等議題,據此作出反思而提出中國文明之治道。
第四編“法哲學課堂”,再現法哲學系列學術講座的精彩思辨,論題廣涉法學的性質與使命、法的三維存在、法與正義的關係、法的價值,兼及實踐性法學教學與法律教育問題。
目 錄
必也狂狷乎(代序) 1
第一編 優雅的法律家
法國優雅的法律家 4
一 法學院的學生和教授 5
二 法官職業與律師的地位 6
三 結語 8
法國法律教育之人文特質 10
一 法國的法學傳統 10
二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 14
三 結語 18
法之批評:論維萊 19
一 “一座智慧的孤島” 19
二 維萊的“懷疑”與“批評” 20
三 “回到亞里士多德” 22
四 維萊法哲學的本質 24
五 維萊對西方現代法的批評 27
第二編 法與歷史
司法活動與法制發展 32
一 緣起 32
二 羅馬法學家的觀念 34
三 規則成為“法”與司法活動 39
四 司法活動對法制發展之意義 42
法與歷史:中國法的歷史精神導言 47
一 緣起 47
二 關於歷史和法:基本觀念 48
三 中國法的歷史精神 50
附錄:嘉賓點評及回應 54
重新認識中國法律傳統 57
一 重新認識,談何容易 57
二 重新認識,為何如此 59
三 重新認識,如何可能 63
中國現代人權觀念的起源 68
一 “變局”與“變法” 68
二 “民權論”與“中體西用” 71
三 人權及大同世界 78
四 自由、平等與新民 91
五 結論 102
第三編 法哲學窮理
法哲學之窮理 104
一 法理學與法哲學概念辨析 104
二 從文化上去探究法的道理 108
三 從整體上去探究法的道理 113
四 法哲學是窮究法本身的道理 114
法律價值與正義的理念 119
一 價值功利主義與價值情感主義 119
二 價值:法學與法律之“道” 123
三 正義:法律之根本 128
四 正義的理念 131
現代西方法哲學之哲學基礎 135
一 緒論 135
二 “自由”的法哲學 136
三 人本主義的宗教淵源 137
四 人本主義的確立 141
五 人本主義法哲學的濫觴 143
六 人本主義法哲學的開展 150
七 人本主義法哲學的結局 155
中國治道之求索 160
一 “神治”與“自我統治”:兩種模式 160
二 可以引進這種“法治”觀念嗎? 165
三 文明憲章 168
四 尾論 171
第四編 法哲學課堂
法學的性質與使命 173
一 法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嗎? 173
二 關於法學的性質和使命 180
三 羅馬時代的法和法學觀念 182
四 最基本的法理學 185
五 法理學的特點與使命 189
附錄:課堂討論紀要 191
法之存在:現實、理念與歷史 196
一 法是一種現實的存在 197
二 法是一種理念的存在 199
三 法是一種歷史的存在 203
附錄:課堂討論紀要 208
法之目的與效力根據 212
一 從語言符號的角度考察 212
二 從評價標準的角度觀察 219
三 從法的古典定義看 219
四 法律規範成立的根據 228
五 司法活動 240
附錄:課堂討論紀要 243
法之功能與價值再探 245
一 法之規範作用 245
二 法之社會作用 247
三 法之價值 249
附錄:課堂討論紀要 258
向正義走去 268
一 緣起 268
二 五個講座的啟發 269
三 法律、法學、法律人:性質和使命 271
四 追求正義:“愛好”與“好奇” 275
實踐性法學教學之檢討 277
一 緒論 277
二 案例教學與法律診所教育 278
三 法學教育的性質和使命 281
四 結語 284
第五編 “一國兩制”與澳門法
一個國家的正當理由 285
一 為什麼“一個國家”? 285
二 “中國”意味著什麼? 290
三 臺灣問題 292
“一國兩制”與和諧國家建設 298
一 “一國兩制”之意涵 298
二 “一國兩制”的初衷和主旨 299
三 “和諧國家建設”的價值 300
四 從西方思想中解放出來 302
“一國兩制”的倫理精神 304
一 緒論 304
二 從中國政治傳統談起 305
三 中國政治的倫理精神 307
四 “一國兩制”與中國倫理精神 309
五 “一國兩制”與國家建設 315
六 結語 317
澳門法與歷史 318
一 法與歷史 318
二 歷史正義論 321
三 澳門主權問題 324
四 中葡文化、制度淵源 326
精神與制度:論澳門法制建設 337
一 法:三維的“存在”或“現象” 337
二 澳門法律:精神與制度問題 339
三 澳門法律體系的缺失 342
四 結語 344
全球化與澳門民商法的變遷 346
一 “新澳門”之歷史誕生 346
二 澳門法的三個時期 348
三 全球化與全球史觀及其啟迪 354
Copyright 啟蒙出版社